中文 | ENGLISH
 
研究所概况
研究所简介
专业史志
现任领导
历史照片
 
专业史志
 
首页  研究所概况  专业史志
1963年5月
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上海机械学院(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创办工业热工专业。由动力系主任龚洪年及热工教研室副主任蒋能照负责调研并筹建专业。
1964年4月
成立工业热工教研室、蒋能照任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7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工业热工专业本科生,该专业课程中含有制氧、制冷及采暖通风等内容。
1966年
文革初期工业热工专业取消。
1969-1970
蒋能照、丁一鸣、廖其奠等人酝酿改建工业热工专业。
1970年8月
原工业热工专业部分教师参加东风冷气机厂(后改为上海制冷设备厂)劳动,边调查边教改,举办了两期制冷短训班。
1970年11月
通过学校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交将工业热工专业改建为制冷专业的报告,并获批准。制冷专业正式成立。原工业热工专业教师全部作为制冷专业教师。第一批制冷专业教师为:蒋能照、沈志光、顾景贤、俞梅琴、季镜屏、周才其、余国和、吴立根、周志强、叶根法、徐英涛。专业负责人为蒋能照、沈志光。
1971年8月
制冷专业连队成立,负责人为:蒋能照、沈志光、蔡祖恢、沈润斋、周继高(以及后来的工人讲师余有水)。计有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力学、电工、制图、金工、以及热工、流体力学、机械零件等课程的教师参加制冷专业连队从事教育改革。
1971年9月
制冷专业教师到上海冰箱厂(后改为上海空调机厂)参加劳动,进行教改,编写教
材,举办制冷短训班。
1972年5月
制冷专业首届30名“工农兵”大学生入学。
1973年
华泽钊、周启瑾建议建造“风管热平衡法空调器性能测试装置”,该装置由俞
梅琴、丁一鸣具体研制,这是我国第一套空调测试装置。该技术在国内几十家
空调器厂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房间空调测试技术的进步。该成果
获得了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3年5月
第一机械工业部全国对口专业(包括制冷)会议在沈阳召开,蒋能照参加。会议
讨论了专业设置及教学改革等问题,并组织进行了社会调查。
1975-1977
制冷专业作为教育革命试点与上海第一冷冻机厂实行“厂校结合办学”。制冷
75级学生实行“半工半读”。
1977年2月
按照上海市教委文件,动力系举办首届试点研究生班,学制两年。制冷教研室
刘训海老师参加该班学习。
1977年
全国高校恢复招生。首届制冷专业本科招生,77级共38名学生。第一机械工业
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联合设计在上海机械学院进行,该项工作由合肥通用机械
研究所组织,上海空调机厂及重庆、辽宁、北京、南京等有关工厂参加。
1977年6月
蒋能照出任中国制冷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担任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
委员、普冷组副主任。
1978年3月
蒋能照等参加第一机械工业部在天津召开的对口专业座谈会。当时出席有关制
冷专业的学校有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及上海机械学
院(现为上海理工大学)。该次会议以及紧接着同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专业教材
大纲编写会议对高等工业学校制冷专业的名称确定、全套专业教材的编写起到
了里程碑的作用。此后本科专业的名称统一为“制冷设备及低温技术”(简称“制
冷”),不再使用“深度冷冻”、“深冷”等名称。
1978年7月
制冷专业教材大纲会议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决定第一轮制冷专业高等学校试
用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 社出版,我校缪道平主编《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叶
振邦编《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沈志光编《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表和图》,茅
以惠、余国和编《吸收式与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1979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制冷、压缩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缪道平任副组长。缪
道平任国际制冷学会B2委员会委员。
1980年4月
韩鸿兴、缪道平当选为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一届理事。以后,韩鸿兴曾担任市制
冷学会副秘书长,缪道平曾担任市制冷学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
1981年
获我国第一批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2年10月
蒋能照任第一届机械工业部制冷设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3年
丁一鸣、刘炳荣等人对法国泰康公司制冷压缩机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与分析,
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定。 该公司向制冷专业赠送了整套“苹果机”电脑及全
自动控制的制冷压缩机试验装置。
1984年
缪道平任国家工科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冷、压缩机教编组副组长。
1984年6月
上海机械学院制冷专业与开利(香港)公司合作,并联合日本东洋开利公司、荏
原制作所在上海机械学院举办“吸收式制冷技术学术交流会”。
1985年6月
上海机械学院与美国开利、香港开利、上海市制冷学会联合举办“先进空调技
术交流会”。上海机械学院院长陈之航及上海制冷学会理事长夏安世出席了欢
迎仪式。原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偕同戴鸣钟、陈康民、梁景宏、蒋能照等在市
府接见了美国开利国际公司总裁J.P.Van Rooy一行。从此,开利公司成为当时
中国第一家合资制冷空调公司。
1986年5月
我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获我国第一批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士点授予权,华泽钊
教授成为我国首批三个制冷专业博士生导师之一。
1987年2月
缪道平任制冷教研室主任。
1987年
“大型低温生物显微镜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
李燕生、蒋能照、吴兆林轮流于1987、1988、1989年前往开利公司总部从事合作课题研究;
韩鸿兴、华泽钊任国际制冷学会C3委员会委员。
1988年3月
由蒋能照负责,刘训海、殷国柱、殷忠民等参加的机械工业部重点科技项目《冷
藏保温汽车热工性能试验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由我校负责研制的镇江冷藏汽车厂所热工性能试验室被认定为全国冷藏保温  
汽车热工性能测试中心。
1988年
我国第一位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博士王德荣毕业。
1991年
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2年
余国和任制冷研究室主任。
1992年10月
日本冷冻空调学会会长、庆应大学教授渡部康一应邀访问动力学院,参观制冷
实验室,由蒋能照、缪道平等接待。
1993年2月
应日本冷冻空调学会邀请,蒋能照代表上海市制冷学会赴东京参加“国际制冷
剂替代新技术研讨会”,并商谈双方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协作事宜。会后访问了
庆应大学。
1994年
邬志敏任制冷研究室主任;
《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出版;
低温生物医学技术获机械部重点学科,负责人华泽钊。
1995年
成立供热通风与空调教研室,吴兆林任主任。
1996年
华泽钊任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所所长。
1999年
邬志敏任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0年
获准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点。
2001年
制冷及低温工程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负责人为华泽钊。
2003年
刘道平任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所所长;
获准设立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二级博士点。
2004年11月
聘任美国开利中国公司技术总监江宏纶博士为兼职教授;
低温生物研究所与东富龙公司联合冻干实验室揭牌。
2004年
获准设立医学生物流体力学与工程二级博士点。
2005年2月
美国James P Calm先生来访,参观实验室并作学术报告
2005年7月
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主Edward
G Keshock博士来访并作学术报告。
2005年9月
上海世博会专项研究课题“用废热和太阳能驱动的液体去湿空调系统研制”获
得上海市科委的立项批准;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获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期),张华任学科负责人。
2005年11月
张华、陶乐仁和两名硕士研究生到韩国釜山市参加中日韩大学的ISAME200的
国际会议;
中国制冷学会公布中国制冷学会首次论文奖励名单,制冷与低温学科的两篇论文获奖;
与海尔集团医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联合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的项目;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糜华和岳永亮部长一行应邀来访参观交流。
2006年3月
制冷技术研究所邬志敏等与开利集团签订“16冷吨空调多联机测试实验室研
制”重要科研项目。
2006年5月
制冷技术研究所吴兆林等签订“军用方舱高低温、湿热、热照环境模拟实验室”
重要科研项目。
2006年8月
张华教授被授予上海市杨浦知识创新区拔尖人才。
2006年10月
制冷技术研究所张华教授等与开利集团(上海)签订“500RT制冷压缩机性能
及可靠性测试实验台”重要科研项目。
2007年1月
与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校级层面的“冷却设备研发中心”。
2007年3月
动力工程学院77年级举行了“毕业25周年、相聚在春天”的聚会活动。
2007年4月
张华教授等应多家制冷空调行业集团、大学和研究所邀请,派代表团赴广州参
加国际制冷展览会;
张华教授主持的两项项目分别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2007年8月
华泽钊教授入围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07年11月
制冷技术研究所派出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中日韩关于“先进机械和动力工程
国际研讨会”。
2007年12月
张华教授主持“医用超低温保存箱的研制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
张华教授受聘为上海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
张华等四名教授入选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
2008年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再获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张华教授仍为学科
带头人;
张华教授荣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2008年1月
陶乐仁教授获批863项目,刘宝林、刘妮等分别获批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
张华教授受聘为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2008年4月
新型横流密闭式冷却塔作为校企合作成果参加了第19届国际制冷、空调展览,
并且首次运用了冷却塔的激光全息像。
2008年5月
张华教授当选国际制冷学会制冷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8年9月
与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JNC-70闭式冷却塔一次性顺利地通
过了CTI的检测与认证。
2008年10月
制冷781班的校友相聚,举行“进校30周年、相聚在母校”恳谈会。
2008年11月
张华教授项目通过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审批。
2008年12月
动力工程学院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徐建中院士来到我院参
观并做学术报告。
2009年1月
张华教授课题获高校博士点基金;
制冷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张华、柳建华等教师签订横(纵)向课题多达29项。
2009年6月
华泽钊、张华、刘宝林编著十一五教材《Refrigeration Technology》出版。
2009年9月
吴兆林教授主持项目“飞机空调车技术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志刚主持项目:“特种飞机环控地面保障工程”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10月
华泽钊、刘宝林、张华编著英文专著《Freeze-drying of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products》,由英国 headwood 和美国CRC联合出版。
2009年11月
张华教授主持“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排气压力调节方法与装置及应用”荣
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0年1月
张华教授入选2009年上海领军人才。
2010年7月
“机械工业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审批,张华任负责人。


访问总人次:1000 网站管理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上海理工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邮编:200093
Copyright @ 2012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沪ICP备08108292号